为进一步推动科技教育普及,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,3月8日,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、工会联合秦皇岛市海港区大秦左岸社区开展“科技之光”科普开放日活动。活动邀请社区小朋友和教职工子女走进校园,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带领下,体验虚拟交互体验、人机协作机器人实操、AI智能场景互动等趣味科技项目,在沉浸式体验中进行科普教育,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、传递创新理念。
活动聚焦智能技术创新应用,设置多组实践模块。青少年通过观看机器人精准抓取、旋转等动作演示,在志愿者讲解中了解自动化技术基本原理;在3D打印技术展区,观察数字模型如何逐步转化为实体物件;随后进入虚拟驾驶系统,通过模拟操作体验环境感知技术。现场特别设置的人机交互装置,以手势识别、动态路径演示等互动形式,直观呈现人工智能决策逻辑。专业团队结合生活案例,将代码算法、传感技术等抽象概念转化为可理解的实践认知,帮助青少年建立科技与现实应用的连接。

团委副书记孟宪源为青少年讲解科学实践意义


具身智能团队志愿者指导青少年操作人机协作机器人

3D打印技术全流程演示吸引青少年驻足观看

多自由度机械臂精准抓取物体引发围观惊叹

机器人韵律舞蹈引发青少年驻足围观


辉光球实验展示绚丽电磁场效应

青少年正在体验多模态脑成像系统

青少年正在体验注意力测试系统

青少年正在体验多通道血氧检测系统

微弱信号鲁棒检测创新团队李英伟教授讲解自动驾驶原理

具身智能团队吴培良教授为青少年讲解电控系统知识
此次活动不仅为青少年搭建了接触前沿科技的实践平台,更是深化大学生社区建功行动的生动实践。通过组织师生志愿者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区科普资源,既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,也为高校学子提供了服务社会的成长舞台。学院将持续推进校地协同育人机制,将科技志愿服务纳入实践育人体系,引导更多青年在服务基层中锤炼本领、贡献智慧,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。

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志愿者与青少年合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