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盛夏,燕山大学文法学院(公共管理学院)七彩假期“青燕铸梦”志愿服务团队的14名师生,奔赴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——青龙满族自治县双山子镇中心小学,开展了为期十天的志愿支教服务。他们以“知识播种希望,青春浇灌梦想”为信念,用多元化的课程与真诚的陪伴,为当地孩子打造了一个充实斑斓的“七彩假期”,让教育的暖流在乡村校园中静静流淌。

秉持“五育并举”育人理念,团队依托团中央七彩假期集体备课课程,精心设计了一套涵盖多维度的主题课程体系。在“思想领航,指引成长”系列活动中,志愿者们通过讲解旗帜历史、指导制作小红旗、结合校园变迁解读国家发展脉络、细说二十大精神等形式,将爱国情怀融入课堂,引导孩子们把个人理想与强国使命紧密相连;“呵护心灵,励志成长”身心成长课上,盲人大学生的励志分享与“黑暗体验”活动形成鲜明对比,既让孩子们走近特殊群体的世界,也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坚韧与包容的种子,为心理健康成长添上温暖一笔。



十天的支教时光里,精彩从未间断。非遗文化课堂上,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剪“福”字、刻“抗战版画”,让传统技艺在指尖传承;爱国主义教育课上,红色故事与家国情怀交织,厚植着少年们的报国之志。团队还将课堂延伸到校外,赴蔡峪村委会开设“流动课堂”,为村民与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识;针对特殊困难学生,志愿者们一对一结对,入户家访辅导、走进寝室答疑解惑,用细致关怀搭建起心与心的桥梁。从垃圾分类知识的趣味讲解到传统武术的一招一式,从科技课上简易VR眼镜的奇妙制作到民族涂鸦中各民族文化的交融碰撞,再到双山子镇初级中学的跨校交流,课程内容始终围绕“全面育人”展开,让孩子们在多元体验中拓宽视野。收官之日,志愿者们向孩子们介绍燕山大学的校园生活,最后以一场师生共演的文艺联欢画上句点——当《我和我的祖国》的旋律响起,歌声里满是不舍与希望,也为这段支教之旅写下了温暖注脚。





此次支教累计服务学生三百余人次,完成七次集体备课内容讲解、六节主题班课、两次校外流动课堂及一次家访与宿舍关爱行动。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:“教育是一棵树推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。”志愿者们不仅带去了知识与陪伴,更在孩子们的笑脸上深刻领悟到: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,更是情感的交流。青龙的故事暂告一段落,但“青燕铸梦”的脚步从未停歇。孩子们的积极配合、老师的殷切目光,让团队成员更加坚定了投身社会实践、服务乡村振兴的决心。这份“以知促行,以爱筑梦”的青春誓言愈发清晰——未来,他们将带着这份初心,把爱与希望播撒向更广阔的天地,让教育的微光照亮更多乡村孩子的成长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