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、传承红色基因,2025年8月3日,燕山大学“燕鸿星队”暑期三下乡实践团奔赴河北保定冉庄地道战遗址,开展了一场沉浸式的红色研学之旅。队员们通过走访遗址、交流研讨,触摸历史脉络,感悟革命精神,让红色基因在青春实践中熠熠生辉。

实践团成员在地道战遗址门口合影
一、初抵冉庄:寻迹红色热土
冉庄,这座位于冀中平原的普通村庄,因地道战而彪炳史册。抗日战争时期,冉庄人民创造性地挖掘地道,构建起“地下长城”,用智慧和勇气书写了抗击侵略者的壮丽篇章。当“燕鸿星队”的队员们踏上这片土地,古老的村落、斑驳的墙壁、蜿蜒的地道,仿佛都在无声诉说着往昔的烽火岁月。
实践团首先来到冉庄地道战遗址纪念馆。庄严肃穆的展馆内,陈列着珍贵的历史文物、详实的文献资料和生动的场景复原。“誓死不当亡国奴”的红色标语穿越历史的硝烟,直击队员们的心灵,瞬间将大家拉回到那个山河破碎、全民抗争的年代。队员们跟随讲解员的步伐,认真聆听地道战的起源、发展与辉煌战绩,从最初简单的藏身洞,到后来四通八达、功能完备的地道网络,冉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,凭借顽强的意志和无穷的智慧,一次次击退敌人,守护着家园,更守护着民族的希望。
在陈列的文物中,一把把锈迹斑斑的武器、一张张布满褶皱的作战地图,都成为历史的见证者。队员们驻足凝视,轻轻触摸这些承载着苦难与辉煌的物件,试图透过岁月的痕迹,感知先辈们的热血与牺牲。


展内图片与战绩统计表

参观展内物品合照

参观展内图片合照
二、穿梭地道:感悟智慧与坚韧
地道,是冉庄地道战的核心载体,也是实践团此次研学的重点。队员们依次进入地道,亲身感受这条“地下长城”的神奇与伟大。地道内部狭窄幽深,高度仅容一人通过,墙壁由夯实的泥土筑成,弥漫着厚重的历史气息。尽管经过修缮,部分路段仍保留着原始风貌,坑洼的地面、粗糙的岩壁,仿佛在诉说着当年挖掘时的艰辛。在地道中穿梭,队员们发现这里不仅有用于隐藏的藏身洞,还有用于作战的射击孔、用于传递信息的瞭望口,以及连通水井、灶台的隐蔽出口。随着深入地道,空间的逼仄和环境的潮湿,让队员们真切体会到当年抗战军民的不易。在昏暗的灯光下,先辈们曾在这里长期潜伏,忍受着闷热、潮湿与饥饿,时刻准备迎接战斗。

第一人称走地道图片
三、走访村落:聆听百姓故事
走出地道,实践团来到冉庄村落,走访当地居民,聆听他们口中的红色故事。在一处古旧的院落前,队员们遇到了几位老人,他们都是地道战的见证者或先辈后人。老人缓缓翻开记忆的相册,讲述着家族中长辈参与地道战的经历:有的为挖掘地道默默奉献,有的在战斗中英勇杀敌,有的为保护群众壮烈牺牲……
在“高家庄”(冉庄部分区域别称)的一处门楼下,红色的对联、墙上的老照片,勾勒出浓厚的红色氛围。队员们与在此经营民俗小店的村民交流,了解到如今的冉庄,正以红色文化为依托,发展乡村旅游,传承革命精神的同时,也带动了经济发展。“我们守护着这些老物件、老故事,就是希望让更多人知道,冉庄不仅有地道,更有不屈的灵魂。”村民的话,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。

冉庄部分遗址图片
四、致敬英烈:铭记历史担当
在纪念馆的英烈墙前,实践团成员们停下脚步,向李连瑞、张森林等为抗战牺牲的英雄烈士默哀致敬。李连瑞21岁英勇就义,张森林34岁慷慨赴死,他们的青春在抗击侵略者的战火中燃烧,生命在守护家国的使命中永恒。队员们仔细阅读英烈的生平简介,深刻感悟到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,不惜舍弃一切的大无畏精神。


英雄李连瑞,张森林生平事迹
“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,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我们不能忘记历史,更要传承好他们的精神,为国家富强、民族复兴贡献力量。”实践团成员在英烈墙前庄严宣誓,表达着传承红色基因、担当时代使命的坚定决心。
五、研讨交流:传承红色使命
实践活动接近尾声,“燕鸿星队”的队员们齐聚一堂,开展研讨交流,分享此次研学的收获与感悟。大家纷纷表示,冉庄地道战不仅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,更是一座蕴含着智慧、勇气与担当的精神丰碑。“地道战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在困境中不屈不挠、敢于创新的品质,这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,要勇于探索、善于突破。”实践团团长结合自身学习经历,谈到了地道战精神对当代青年成长的激励作用。

在地道中进行研讨图片
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,“燕鸿星队”的队员们深知,传承红色基因、弘扬革命精神,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。他们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,把在冉庄汲取的精神力量,转化为学习的动力、奋斗的热情,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,用实际行动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作为,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熠熠生辉,让革命精神在实践中绽放光芒。
未来,燕山大学“燕鸿星队”还将继续深入开展红色实践活动,走进更多红色圣地、挖掘更多红色故事,让红色文化“活”起来、“火”起来,引领更多青年学子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成长成才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青春活力与智慧。